• 海外评中国:神秘无尾隐形战斗机似乎具备可旋转翼尖 提升操控

  •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16:36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    近日,网络流传一张中国新型隐身战斗机的照片,据推测可能来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,照片清晰地展现了战机尾部细节。 该照片似乎印证了之前关于战机外翼尖可动控制面的推测。

    这篇由Thomas Newdick和Tyler Rogoway撰写的文章,最初刊登在美国《战区》网站,经本人翻译整理后分享给大家。鉴于两位作者为美国人,其对中国情况的认知主要基于网络信息,文中部分观点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,请读者仔细甄别,理性看待。本文旨在转达作者基于中国网络平台公开图像所作出的分析和解读,并非本人立场。

    这张照片最初出现在中国微博平台,拍摄时间为白天,画面显示一架战斗机低空掠过一条车流密集的高速公路,即将着陆。照片曝光后,部分军事观察人士推测该战机可能是歼-50,也有人称之为歼-XDS,但目前其最终型号仍未得到官方确认。

    需强调的是,照片真伪尚待查证,但目前未发现任何人工修改痕迹,且与以往公开的战斗机照片特征相符。

    机身尾部照片显示,先前有人猜测的“弹出式”机动尾翼并不存在,这与一些粉丝制作的渲染图预测相悖。有人推测该尾翼可能与机翼内侧齐平,仅在低速飞行时才展开以增强控制和机动性。然而,分析结果及实际照片都表明这种设计并不存在,尤其是在飞机低速飞行状态下,该尾翼并未如预期般展开。

    正如前文所述,采用辅助尾翼虽然能提升飞机的稳定性和灵活性,但带来的额外重量和设计复杂度,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油储量减少,使得其优势并不明显,甚至得不偿失。

    这款战斗机的旋转翼尖设计意义非凡,它作为主要控制面,可显著提升飞机操控性能。照片清晰显示,右翼翼尖处于前上后下的姿态。这种前缘到后缘的较大翼面间距,能够提供强大的滚转能力;同时展开时,还能辅助控制俯仰。因此,外翼与先进的数字飞行控制系统协同作用,有效解决了无尾设计带来的稳定性难题。

    这种设计虽然可能削弱隐身性能,但设计者或许认为利大于弊。巡航状态下,限制甚至锁定可动翼面能部分缓解这个问题,除非需要大幅度操纵。然而,仅在此处设置一个连接区域并不完美,如同鸭翼一样,也会影响隐身效果。

    此外,新照片清晰地展现了疑似座舱盖的结构,这在之前的影像资料中并不显著。虽然细节难以确认,但座舱区域明显存在一处突出结构。先前有人推测该战机为无人机,但根据目前的观察结果,可能性较小,但也不能完全排除,因为该凸起也可能用于容纳通讯设备,不过这种可能性目前看来微乎其微。

    低分辨率照片使我们难以看清该战斗机发动机排气口的细节,但推测其可能装备了类似于美国F-22的二维矢量喷管。这种喷管不仅有助于提高隐身性能,还能增强飞机的机动性和稳定性,这对这种相对较重的无尾设计至关重要。

    总的来说,这款于2024年12月26日首次公开亮相的无尾战斗机,目前仍有很多未解之谜。但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照片面世,从而帮助我们逐渐深入了解这种全新的设计理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