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要是月球上真能盖个“人类驿站”,得有多牛?可这事儿靠谱吗?最近印度放出大话,说月船五号要拉上日本,目标2040年载人登月,还嚷嚷着要把中国甩几条街。这听着咋这么耳熟呢?是真有硬实力,还是又在“吹牛不上税”?今天咱就扒一扒这事儿,看看印度这回是真能飞上天,还是又在“画饼充饥”!
说起印度航天,咱得先翻翻老账本。2019年9月6号,月船三号那叫一个惨,原本想在月球南纬69度来个漂亮的软着陆,结果导航系统一抽风,直接摔了个“嘴啃泥”。任务泡汤,印度空间研究组织(ISRO)脸上挂不住。可没过多久,他们主席西旺还硬着头皮喊:“印度已经是航天强国了!”这话听着咋这么像“打肿脸充胖子”呢?后来2023年,他们倒是靠后续任务翻了身,可那股高调劲儿一点没改。
再往前翻,2014年9月24号,印度有个火星探测任务,叫“曼加利安”号,成功绕着火星转了一圈。这确实挺厉害,毕竟亚洲第一个,耗资才7400万美元,连好莱坞大片预算都不够。
可印度媒体愣是把这事儿吹成“碾压中国火星车”的壮举。你说好笑不好笑?那只是个轨道器,连火星地面都没碰,咋就敢跟中国的着陆任务比呢?我看啊,印度航天这股子急着证明自己的劲儿,多少有点“心虚喊得欢”。成功是值得夸,可别老拿放大镜看自己,显得底气不足。
这次月船五号,印度不单干了,拉上了日本一块儿玩。目标挺唬人:要去月球南极挖水冰,建个永久基地,还想搞个地下水冰的三维图谱,准备2040年让人上去住几天。这听着是不是挺带劲?可仔细一琢磨,问题不少。日本那边贡献技术,主要是探测水冰,可他们的“智慧号”月球车,2023年4月在月球南极附近跑了才10天就“歇菜”了。原因是啥?探地雷达太费电,扛不住月球那极端环境。
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(JAXA)去年底还出了份报告,说月球南极水冰探测比想象中难,温度低到零下200多度,设备一不小心就“冻傻”。印日这对组合,技术上是“强强联手”吗?我看未必。印度想靠日本的精密仪器壮胆,可日本自己都摔过跟头,这合作能稳当吗?我倒觉得,这有点像“俩瘸子搭伙走路”,听着热闹,真上路还得看脚底硬不硬。
再说说中国这边,简直是“闷声发大财”的典型。2020年12月17号,嫦娥五号从月球风暴洋带回2公斤月壤,稳稳当当回了家,全球第三个干成这事儿的。紧接着,嫦娥六号又挖出新岩石分布区,玉兔四号也在月球上跑得欢实。
中国的航天路子很实在,一步一个脚印,没啥花里胡哨的口号。可印度一看这架势,急了。2021年初,他们赶紧抛出月船四号计划,说要带回5公斤月壤,结果呢?技术跟不上,计划拖到2028年,采样量还缩到3公斤,着陆点也改到没试过的极区。负责人还甩锅,说月壤密度低,采不了那么多。听着咋这么像“干不好找借口”呢?
我问了个航天迷朋友,他转述了个专家的看法,说:“中国这种务实劲儿,让印度压力山大,才憋出个2040年登月的大招。”这话有道理。中国低调干活,成果摆那儿,印度这边呢?老想着用喊话压一头,可实际干起来,总差点火候。你说这差距,咋补啊?
月船五号这回画的饼可不小:永久科研站、水冰开采工业化,2040年载人登月,听着跟科幻片似的。可底子呢?技术上,印度还差着老大一截。月船四号都搞得磕磕绊绊,5公斤变3公斤,时间一拖再拖,这回直接跳到2040年,靠谱吗?他们还拉上日本壮声势,2022年10月,ISRO主席西旺跑去东京,跟JAXA高层一拍即合,说“日本仪器能圆印度登月梦”。这话听着挺美,可我咋觉得有点“借鸡下蛋”的意思呢?
印度这路子不新鲜,老早就习惯“口号先行”。以前月船三号摔了,他们喊着要当航天强国;现在月船五号没影呢,又嚷嚷着要碾压中国。
老百姓听着热闹,可这事儿真干起来,咋就这么费劲呢?我看啊,印度航天有点像“嘴上跑火车”,想法天花乱坠,落地却总是“雷声大雨点小”。技术不够,靠喊口号凑热闹,这老套路能走多远,大家心里都有杆秤。
印度要想真把人送上月球,别老盯着喊口号,得低下头苦干实干,不然2040年可能还是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。对咱普通人来说,这场太空大戏看个热闹挺好,可宇宙这地方,终究是实干家的天下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